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碳交易红利来袭:光伏产业如何深度掘金?

2015-12-23 09:302290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一种基于《京都议定书》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而成立的国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通过交易不同成员国所拥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额,达到碳排放资源合理灵活配置的目的。

      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有望在2017年基本建立。碳交易配套产业包括碳核查、碳资产管理和交易所。由于初期现货交易市场规模不大,现货市场的配套产业也比较有限,碳交易市场未来的活力在于衍生品市场。碳交易体系建立,能源产业将首当其冲;而新能源产业有望长期受益。一方面新能源企业可通过出售CCER获取额外收益;另一方面可能受益于强制减排企业的在新能源领域的直接投入。

      国际压力推动中国构建碳市场

      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有国内经济转型和环境治理的内在需求,但最主要原因是还是国际压力。近年来,发达国家开始构建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并可能逐步开展针对高能耗产品征收名义为边境调节税的碳关税;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被指责没有履行国际义务,在碳减排上没有作为。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自己国内构建碳交易市场,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中国构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是顺应趋势的行为。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球第一

      欧盟模式是中国建设碳交易市场样板

      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最先开始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所起步,到2005年建立起正式的低碳经济已经有了20年的铺垫和沉积。中国的核查方法基本上是沿用欧盟体系,整个体系的建设也基本是参照欧盟模式构建的。

      

      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三阶段

      

      欧盟碳交易市场容量

      碳市场建设将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建设碳交易市场,可以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发放配额的企业未来主要高能耗企业,如钢铁、化工及电力等。一般来说,落后产能均是能耗高、污染严重,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较高。以钢铁行业为例,钢材利润低,过于落后的产能可能停止生产,将自己的配额出售给先进产能更能获得收益。这样能够加速落后产能的推出,强化先进产能的行业优势。

      

      落后产能退出,先进产能获得更加明显的优势

      中国碳交易体系介绍

      碳交易市场由强制减排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构成,二者将通过低效机制链接起来。其基本规则是,监管部门向强制减排企业发放配额,并按照一定规则逐年减少;强制减排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的部分,需要向有剩余额度的企业购买,多余部分可以出售。为保证清洁能源、节能项目可盈利性,碳交易市场还针对这些项目构建了补充项目,即照发电量给予这些项目一定的核准配额,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出售,获得额外益,这就是自愿减排市场。

      

      中国碳交易市场格局

      

      中国未来碳市场结构及各参与方

      2017年将建设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中国2009年就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由李克强任总理,发改委主管。中国一直在布局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将其写进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5年8月,发改委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审议过后将有望以国务院令形式出台有关条例,这是仅次于全国人大立法的法律保障条例,从政治层面上保障交易市场的运行。

      2017年将建设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根据《中美元首联合气候变化声明》,中国承诺将于2017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长期市场空间在于衍生品

      而要全面激活市场,需要衍生品,能源产业则首当其冲。

      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后,现货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至接近百亿的级别。目前试点覆盖范围仅为7个试点城市及地区,全国统一以后将扩容,覆盖30-45%的碳排放企业,覆盖累计排放量将达到30-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结合欧盟模式模式下现货与期货等衍生品比例情况,以及国内试点的换手率、交易价格等因素,估算我国全国交易市场建立后,现货市场交易规模有望接近100亿元水平;

     

      新能源产业将受益

      碳交易建设对能源行业影响最直接、最深。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部门;我国列入强制减排的电力、水泥、有色、钢铁、化工、航空、造纸等行业,排放总量占比超过70%,而其中又以电力所占份额最多,达到42.8%。可以预见,碳排放建设,将对能源行业产生直接的深度影响;碳交易建设也将推动电力能源结构优化:我国70%多的电力由燃煤提供,其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所有发电方式中又遥遥领先其他方式。要实现2030年减排的目标,我国必须大力优化发电结构,降低火电特别是煤电的占比,继续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是煤炭发电

      随着碳市场建设,减排企业为了完成减排任务,除开自己投资改造实施减排外,就只能购买碳配额或CCER。风电、光伏企业可以通过出售CCER获得额外收益。光伏运营企业如果CCER能全部出售,有望提升利润5%左右。

      

      光伏提高收益率模型测算假设

      

      光伏项目CCER增厚利润敏感性测试(假设光伏的开发的CCER均可以出售)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领跑者”计划引导 光伏产业深层次问题待解
日前,在光伏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5年,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和国内光伏市场强劲增

0评论2016-02-25375

光伏产业或取代煤炭在山西扶贫大业中“立功”
23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该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通知。其中明确要求,由山西省发改委牵头,未来将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

0评论2016-02-25296

中国光伏产业冷热不均 上下游冰火两重天
经历了几年寒冬期的光伏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再度发光发热,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6.5GW,累计装机量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

0评论2016-02-04374

中国光伏产业就业人口160万人 制造领域占80%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1月16日发布《可再生能源效益:经济学分析》,首次对可再生能源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全球评估。报告表明,2030年前将

0评论2016-01-21311

迎接“十三五”:中国光伏产业前景何在
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

0评论2016-01-14418

展望2016:光伏产业应该追求什么?
到201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300万千瓦左右。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要推动第一批100万千瓦左右规模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

0评论2016-01-13308

朝阳之下 困境犹存:中国光伏产业如何破壁?
光伏发电是重要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评论2016-01-13442

转型关口:2016光伏产业如何变通?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装备制造水平和发电量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大国。然而,由于在风险控制方面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上也存在诸多风险。

0评论2016-01-11259

大势所趋:电价下调如何洗牌光伏产业
笔者了解到,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目标要求,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促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各地新能源平衡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效率

0评论2016-01-1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