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将美好规划转变为现实 让群众感受生态文明之美

2015-12-23 12:042460

      

      将美好规划转变为现实 让群众感受生态文明之美

      雾笼北京,雾霾红色预警频发,北京各大地标性建筑“该发射的都发射了”。网友们调侃吐槽的背后,是对雾霾接近“爆表”的不满与无奈。

      追求生态福祉,是公众的殷切期待。“美丽中国”的图景,要怎样尽收眼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这让公众看到了政府转变发展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

      而“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这样美好的规划如何变为现实,如何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好家园。

      转型,势在必行

      工业文明,被视作迄今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文明形态,但这在发展中却暴露出不少弊端。其对地球资源的无节制消耗以及粗犷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对这一文明形态作出反思。

      如今,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之后,也将面临这道试题的考验:耕地锐减、水资源告急、矿产资源保障不足、污染集中暴发、生态多样性屡遭破坏……

      “我们的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已经到了万劫难复的地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

      现实状况让我们不得不对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反思,而用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和改造工业文明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实,从国际环境来看,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不谋而合。

      “中国有责任、义务将中国生态文明推向世界、引领世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转型,这是现代发展的需要,是被动转型与主动转型相结合的产物。”潘家华介绍。

      在转变的过程中,以往刻板的评判标准,也需要伴随着发展和生活模式的转变而作出调整。

      过去单一考量GDP指标的做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应得到转变,如人的健康寿命、人均绿地面积、水域面积等,应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将GDP指标用人文发展指数所替代。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永龙建议,未来可以发展一个涵盖经济发展指数、人的精神身体健康发展指标、生态资本和反映社会整体进步的生态文明指数,作为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效果的指标。

      推进,利益攸关

      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功能区划分……保护生态,中国政府一直在行动。但是,经济发展的惯性以及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原本羸弱的生态资本的积累日益入不敷出。

      那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把一项项设定的目标变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

      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治理提出明确的时间表。按照这个时间表,京津冀三地政府通过重新规划非首都功能,对重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进行产能结构调整,使得近两年北京的PM2.5监测指数以两位数速度下降。不过,这种变化却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出入。

      为什么百姓的感官总与的评价不太“合拍”?其中固然有监测时段选择、监测点位设置等技术原因,也有生态评价体系指标设置不合理,个人感受权重过小等现实问题。

      未来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评价,百姓的认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术界也一直在探讨,主观色彩浓厚的个人感受如何实现量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一部分的问题。

      在不少专家看来,这并非一件难事。例如,百姓对环境事件的投诉数量就可以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另外,通过做社会调查也可以收集到来自基层以及更广泛层面的真实感受。

      “比如PM2.5浓度,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老百姓是可以明确判断的。要相信老百姓的评价能力。”潘家华说。

      将公众的感受、意见纳入评价体系,使得公众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具体的切口,这是一项大胆的举措。然而,也应该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的挑战恰恰也来自于公众。

      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对如何促使公众实行低碳、绿色、简约的消费及生活方式表达了担忧。“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把环保和生态意识纳入人们的日常消费活动中。比如怎么改掉‘土豪’的消费理念。”吕永龙说。

      “现有的消费行为如果不转变,那么生态文明转型就会很困难。”潘家华说。

      科技,核心支撑

      构筑生态文明,必须发挥科学技术在其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无论是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还是企业生产、技术创新,从环境保护到生态修复,方方面面都需要科技的力量。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带领团队开发出适合当地的土壤修复技术模式,让政府和百姓看到了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实际作用。

      经过努力,他们在广西环江地区进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修复污染农田1280亩。修复后的农田,仅玉米一项就实现平均增产154%。

      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绝不只是单纯的科学问题,其背后往往包含着政策法规、经济手段合作、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但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董锁成看来,尽管如此,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也应当予以肯定。

      “有两种科学技术应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一种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另一种则要为具体问题提供解决办法。”一名受访专家特别指出。

      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这对科技界提出了重大挑战。

      曾为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提供技术支持的董锁成,则期待着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2022年向世界展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美丽中国”。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无锡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昨天,无锡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间及今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下发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目

0评论2016-04-29249

吉林省印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加快推进我

0评论2016-04-26224

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四川,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

0评论2016-04-01242

福建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
《福建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日前出台,这是福建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0评论2016-02-01269

《河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15〕25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0评论2016-01-08215

12月19日~20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召开
12月19日~20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召开。年会以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新常态、新理念、新起点为主题,围绕新常态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0评论2015-12-2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