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年!自2005年起,水土生态理论创始人孙发政研究员长期担任《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编委、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
2005年,《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编委会。
20年来,水土生态理论创始人孙发政研究员一直从事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主持设计和实施大量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创立水土生态理论体系,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2005年第2期《中国水土保持》编委会成员有70人,包括顾问5人:钱正英、朱显谟、关君蔚、文伏波、山仑;主任1人:鄂竟平;副主任4人:刘震、黄自强、张学俭、曾大林。20年后,2025年第2期《中国水土保持》编委会成员有60人,其中,连任20年编委会委员的只有孙发政等两人。20年来我国水土保持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新老更替,可见一斑。
2025年,《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编委会。
2006年第11期《中国水土保持》发表孙发政研究员“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论文,该文加了编者按,指出:“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曾大林副司长对本文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本文有新意,如能得到各方的认可,将大大拓宽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域,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对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领导的这个评价,对于孙发政后来致力于水土生态理论体系研究,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2006年第11期《中国水土保持》封底,报道孙发政的成就。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是由国家水利部主管,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编委会主任由水利部副部长兼任。该杂志权威报道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政策性、技术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资料性,是我国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领导的参谋助手。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7年11月7日,孙发政(左)参观日本国会大厦与日本前国会议员、东京农业大学岩本庄太教授(中)交流。
上世纪90年代,孙发政响应国家号召,从科研院所来到经济特区,投身于经济建设第一线,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走出了一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孙发政有很多社会兼职,其中,长期担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至2025年已有20年历史。
20年来,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主办学术年会等交流活动。2007年,孙发政作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赴日韩考察团成员,在日本、韩国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回国后发表了“从日韩考察看水土生态保持的普遍意义”一文,介绍日本和韩国在水土生态治理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如格构梁护坡,兼具固坡和生态景观效果,之后在国内推广,改变了国内当时普遍采用浆砌片石护坡的做法;生产建设项目表土层的收集利用,也是最早从这里介绍开来的,后写入国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规范文件;基于水土生态理论,将我国水土生态治理划分为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和建设型,强调小流域水土生态的综合治理。这些考察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左:2004年孙发政被选为封面人物。 右:2025年4月孙发政会见欧盟前主席、瑞典前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
致敬20年!20年来,水土生态理论创始人孙发政研究员还担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第三至六届)、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副理事长(第四至六届)、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第一至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副理事长(2003年至2020年)等,为传播水土生态理论,保护地球人类家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