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谢晓刚:垃圾分类的“一公里”到底在哪?

2016-02-01 10:502790

      15年前,从全国8个城市试点开始,城市垃圾分类打响“第一枪”。但15年过去,很多人的孩子都长大了,试点却依旧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2月1日《经济参考报》)

      15年的光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果不往事重提,估计曾经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试点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回过头来看一下,真的会吓一跳,垃圾分类试点,这一试就是15年,这项措施为何总“卡壳”?看看社会舆论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又是“百姓素质还达不到”、“要加大居民环保意识普及”等等,似乎垃圾分类停留在原地15年,大部分罪过在于百姓。

      果真如此?那么,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或“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点又在哪儿呢?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曾经有一段央视有公益广告给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也使垃圾要分类放置成为一定的共识。垃圾是可再利用资源,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可以变废为宝,经过这15年从上至下的广而告之,这个共识百姓还是有的。如此,解决好垃圾分类的“最初一公里”百姓意识问题应该不是问题。

      事实上,政府更应该在垃圾这种放错的资源有哪些危害上做些功课,不仅对人对环境,更对我们生存的整体空间有哪些危害,要让百姓真真切切明白。要告诉全社会,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资源化是必由之路,而垃圾最初的分类放置是这条路径上不可或缺的第一环。

      仔细想想,历经15年的垃圾分类“马拉松”,并非一点成效都没有,也不是一点经验都没法吸取,至少从目前试点城市的过程、结果可以看出,垃圾分类难以推行的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城市垃圾分类体系还不完善,即使社区有良好的初步分类投入,但后期分类运输、处理、利用上还存在不尽人意,让百姓看不到政府管理部门的“诚意”;二是很多城市,包括试点城市的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的各项硬件设施还不健全;三是“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已成共识,但却是一句看得见、摸不着的口号,百姓无法真正感觉到资源再利用带来的利好;四是部分城市出台了法规确保垃圾分类进入正轨,但显现出来的功效较为滞后,无约束力又无保障力。

      当然,历经15年“马拉松”的垃圾分类,并非一句话或一个点子就能够真正解决,而需要政府部门认认真真吸取好这15年的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真正将垃圾变废为宝,净化我们生存的空间,打造绿色、环保生态环境。那么,这15年的“马拉松”也就具备了“强身健体”之功效,不再是浪费光阴了。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环保部部长罕见出席地方环保大会 到底释放了什么新的信号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出,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解决一些地方环保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问题。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

0评论2016-05-11161

危废经营单位实际经营能力到底能超核准能力多少?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正常经营后,按常规,其接收处置危险废物量以许可证核准量为上限,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采用预处

0评论2016-04-25263

农村治污如何一“管”到底 看污水处理长效运维的浙江模式
浙江省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几年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地成绩有目共睹,但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决不把脏乱差

0评论2016-03-29235

京津冀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到底啥样?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京津冀地区环境联防联治备受关注。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在提交的联名提案中,对建立京津冀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提

0评论2016-03-10273

水污染铁腕治理将进入“新常态” 地方治理不力将问责到底
日前从环保部获悉,环保部正在编制水十条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预计今年出台。值得注意的是,问责制将进一步细化落实,环保部将和

0评论2016-01-21226

再生混凝土——将回收进行到底
社会在发展,混凝土种类也在日益更新,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混凝土名称,现在也渐渐投入运用,不再陌生。

0评论2016-01-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