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介绍NEWater在工艺优化方面开展的RO中试试验、不同种类膜的处理性能的对比研究、以及在实际生产中RO系统的性能优化。
作为一个水资源季度有限的国家而言,新加坡成功的开发了“四源汇水”,“四源”包括本地水、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水、淡化海水、新生水(NEWater)。而新生水更是王冠上那颗最闪耀的宝石,成功的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水业同行们的目光。
NEWater起源于2003年,它的工艺主体是对污水(usedwater)进行严苛的净化和深度处理,结合了膜处理工艺(包括微滤或者超滤、以及反渗透)和紫外消毒工艺。产生的新生水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以及旱季作为对水库的补充水源,这其实就是一种间接的饮用水源。
NEWater的生产流程如下:传统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出水将作为NEWater水厂的进水,首先经过精细格栅过滤,在进入微滤或者超滤工艺单元,主要去除细颗粒物,出水进入反渗透工艺单元,去除细菌、病毒以及大部分溶解盐。反渗透出水进行紫外消毒,最终净化为“NEWater”。
1、针对NEWater工艺优化开展的RO中试试验
迄今为止,新加坡已经拥有4座NEWater水厂,总处理量可达新加坡总需水量的30%。规划中的第5座NEWater水厂将于2016年建成运营,预计截止到2060年,NEWater水厂的供水能力将满足新加坡总需水量的55%以上。为此,PUB必须持续不断的进行研发,以对NEWater的工艺与运行控制进行优化。
为了确保不影响NEWater水厂的实际运行,PUB在BedokNEWater水厂建造了一座与实际工艺相平行的RO试验线,用于对RO膜、阻垢剂以及其它化学药剂开展线下测试。该试验线包括两套平行的RO系统,每套系统的处理量为333m3/d,全部设在一个20英尺长的管架内。试验线连接有拆装自如的管道系统,可以按需组装成不同的工艺结构,并且灵活的实现操作与监控需求,甚至可以囊括对整个NEWater工艺中所有监测点的pH、导电性、流速、温度以及压力的在线传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