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污水处理知识篇:给排水专业知识100问之第36-70问

2016-02-19 09:222680

      昨天为大家分享了污水处理相关的《给排水专业知识100问》中第1-35问,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给排水专业知识100问》中的第36-70问,内容如下:

      延伸阅读:

      污水处理知识篇:给排水专业知识1-35问

      36、防止大口井水质被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进人孔应采用密封的盖板,盖板顶高出地面不得小于0.5m。

      井口周围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其宽度一般为1.5m;在渗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还应填厚度不小于1.5m的粘土层,或采用其他等效的防渗措施。

      37、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如何确定?

      答:水流速度为0.5~0.8m/s;充满度为0.4~0.8;内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管底最小坡度大于或等于0.2%。

      38、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满足那些要求?

      答: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等影响;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39、岸边式取水泵房进口地坪的设计标高如何确定?

      答:当泵房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0.5m;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必要时尚应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泵房在湖泊、水库或海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并应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40、简述取水构筑物进水口的高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1)位于江河上的取水构筑物最底层进水孔下缘距河床的高度,应根据河流钓水文和泥沙特性以及河床稳定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侧面进水孔不得小于0.5m,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河床稳定、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0.3m;顶面进水孔不得小于1.0m;

      (2)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冰情和漂浮物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顶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41、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栅条间距如何确定?

      答: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宜为30~50mm,大、中型取水构筑物宜为80~120mm。当江河中冰絮或漂浮物较多时,栅条间净距宜取大值。

      42、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过栅流速如何确定?

      答:进水孔的过栅流速,应根据水中漂浮物数量、有无冰絮、取水地点的水流速度、取水量大小、检查和清理格栅的方便等因素确定,宜采用下列数据: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2~0.6m/s;无冰絮时为0.4~1.0m/s;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1~0.3m/s;无冰絮时为0.2~0.6m/s。

      43、虹吸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数量及其管径,应根据最低水位,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管道停止工作时,其余管道通过的流量应满足事故用水要求。

      进水自流管和虹吸管的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必要时,应有清除淤积物的措施。

      虹吸管宜采用钢管。

      44、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水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宜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考虑确定,并宜加于原水中,经过与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再投加混凝剂或氯。

      粉末活性炭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宜为5~30mg/L。

      湿投的粉末活性炭炭浆浓度可采用5%~10%(按重量计)。

      粉末活性炭的贮藏、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有防尘、集尘和防火设施。

      45、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时,应满足哪些规定?

      答:高锰酸钾宜在水厂取水口加入;当在水处理流程中投加时,先于其它水处理药剂投加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水必须通过滤池过滤。

      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药剂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精确控制,用于去除有机微污染物、藻和控制臭味的高锰酸钾投加量可为0.5~2.5mg/L。

      高锰酸钾的用量在12kg/d以上时宜采用干投。湿投溶液浓度可为4%。

      46、简述混凝的机理?

      答:主要有三种混凝理论,分别是:

      电性中和:投入混凝剂提供大量的反离子,由于反离子浓度的增加,扩散层厚度变薄,滑动面上的电位降低,排斥势能降低,当排斥势能与吸引势能相等时便发生凝聚吸附架桥:高分子物质的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及链状结构,与胶体形成“胶体—高分子—胶体”絮凝体,高分子物质起架桥作用。

      网捕或卷扫: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教理以致产生沉淀分离,称之为卷扫或网捕作用。

      47、简述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答:无机混凝剂主要包括:吕系(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SC)等);铁系(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等)。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性、两性型、非离子型。

      48、隔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时间宜为20~30min;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49、机械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时间为15~20min;池内设3~4挡搅拌机;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挡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挡的0.2m/s;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50、折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时间为12~20min。

      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m/s;第二段:0.15~0.25m/s;第三段:0.10~0.15m/s。

      折板夹角采用90°~120。

      51、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

      絮凝时间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或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流速分别为:

      (1)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

      (2)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末段不安放栅条(网格);

      (3)竖井之间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絮凝池内应有排泥设施。

      52、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宜为1.5~3.0h。

      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转折。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可采用3.0~3.5m。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

      平流沉淀池宜采用穿孔墙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不宜超过300m3/(m?d)。

      53、上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5.0~9.0m3/(m2?h)。

      斜管设计可采用下列数据:斜管管径为30~40mm;斜长为1.0m;倾角为60°。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54、侧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斜板沉淀池的设计颗粒沉降速度、液面负荷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设计颗粒沉降速度可采用0.16~0.3mm/s,液面负荷可采用6.0~12m3/(m2?h),低温低浊度水宜采用下限值;斜板板距宜采用80~100mm;斜板倾斜角度宜采用60°;单层斜板板长不宜大于1.0m。

      55、水力循环澄清池清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可采用3~4m。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2~4倍。

      水力循环澄清池池底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

      56、脉冲澄清池清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脉冲周期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脉冲澄清池的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0m。

      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稳流板。

      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排气装置。

      57、气浮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气浮池宜用于浑浊度小于100NTU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接触室的上升流速,可采用10~20mm/s,分离室的向下流速,可采用1.5~2.0mm/s,即分离室液面负荷为5.4~7.2m3/(m2?h)。

      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10m;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可采用2.0~3.0m。

      溶气罐的压力及回流比,应根据原水气浮试验情况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溶气压力可采用0.2~0.4MPa;回流比可采用5%~10%。

      气浮池宜采用刮渣机排渣。刮渣机的行车速度不宜大于5m/min。

      58、哪些材料可用作滤料?

      答: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59、滤料层厚度(L)与有效粒径(d10)之比(L/d10值)范围如何确定?

      答:滤料层厚度(L)与有效粒径(d10)之比(L/d10值):细砂及双层滤料过滤应大于1000;粗砂及三层滤料过滤应大于1250。

      60、简述双层滤料、三层滤料及均质滤料如何组成?

      答:双层滤料组成: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

      三层滤料组成: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中层采用中等密度,中等粒径的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

      均质滤料的组成:沿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61、大阻力配水系统管道直径如何计算?

      答:大阻力配水系统管道直径应按冲洗流量,并根据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配水干管(渠)进口处的流速为1.0~1.5m/s;

      配水支管进口处的流速为1.5~2.0m/s;

      配水支管孔眼出口流速为5~6m/s。

      62、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如何计算?

      答: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并根据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配气干管进口端流速为10~15m/s;配水(气)渠配气孔出口流速为10m/s左右;配水干管进口端流速为1.5m/s左右;配水(气)渠配水孔出口流速为1~1.5m/s。

      63、单层、双层滤料及三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范围是多少?

      答:单层、双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宜采用2.0~2.5m;三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宜采用2.0~3.0m。

      64、V形滤池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V形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可采用2.0m。

      滤层表面以上水深不应小于1.2m。

      V形滤池宜采用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

      V形滤池冲洗水的供应,宜用水泵。水泵的能力应按单格滤池冲洗水量设计,并设置备用机组。

      V形滤池冲洗气源的供应,宜用鼓风机,并设置备用机组。

      V形滤池两侧进水槽的槽底配水孔口至中央排水槽边缘的水平距离宜在3.5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5m。表面扫洗配水孔的预埋管纵向轴线应保持水平。

      V形进水槽断面应按非均匀流满足配水均匀性要求计算确定,其斜面与池壁的倾斜度宜采用45°~50°。

      V形滤池的进水系统应设置进水总渠,每格滤池进水应设可调整高度的堰板。

      反冲洗空气总管的管底应高于滤池的最高水位。

      V形滤池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的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同格滤池所有滤头滤帽或滤柄顶表面在同一水平高程,其误差不得大于±5mm。

      V形滤池的冲洗排水槽顶面宜高出滤料层表面500mm。

      65、虹吸滤池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虹吸滤池的最少分格数,应按滤池在低负荷运行时,仍能满足一格滤池冲洗水量的要求确定。

      虹吸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1.5m。

      虹吸滤池冲洗水头应通过计算确定,宜采用1.0~1.2m,并应有调整冲洗水头的措施。

      虹吸进水管和虹吸排水管的断面积宜根据下列流速通过计算确定:

      (1)进水管0.6~1.0m/s;

      (2)排水管1.4~1.6m/s。

      66、重力式无阀滤池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无阀滤池的分格数,宜采用2~3格。

      每格无阀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进水系统应有防止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

      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1.5m。

      过滤室内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最大膨胀高度再加保护高度。

      无阀滤池的反冲洗应设有辅助虹吸设施,并设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

      67、常用的水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答:氯及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及某些重金属离子消毒等。

      68、简述氯消毒的机理?

      答:在不含氨氮成分的水中,由于细菌带负电,次氯酸根离子难以靠近,而次氯酸为中性体,可扩散到细菌表面,并渗入细菌体内,依靠氯分子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菌体内酶,从而是细菌死亡。

      69、请简述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的加氯量值?

      答:我国饮用水标准规范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mg/L。

      70、地下水同时含铁、锰时,其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什么条件确定?

      答:地下水同时含铁、锰时,其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当原水含铁量低于6.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单级过滤。

      当原水含铁量或含锰量超过上述数值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级过滤——二级过滤。

      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必要时可采用:

      原水曝气——一级过滤——曝气——二级过滤。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污水处理知识篇:给排水专业知识1-35问
大家分享污水处理相关的《给排水专业知识100问》,今天为大家介绍第1-35问,内容如下:1、请简述水泵的定义及其分类?答:定义:水泵是输送和

0评论2016-02-1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