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科院院士陈云敏:他的研究让垃圾填埋不再祸害环境

2015-12-08 15:261860

      中科院7日公布新当选院士名单,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浙大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陈云敏教授当选。

      陈云敏是浙江温岭人,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

      陈云敏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提出基于软弱土结构性的地基静动力固结理论及灾变防控方法,满足了重大工程强地震抗液化处理和沉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固结理论,提出填埋场设计原理和环境灾害防控方法,奠定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填埋”的理论基础。

      我国广泛分布软弱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土骨架结构破损造成地基地震液化和过大沉降,对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服役构成巨大挑战。陈云敏建立了基于结构屈服应力的固结模型及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准则;提出了砂性土初始液化强度的剪切波速表征模型,以及相应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和处理技术。上述成果成功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海洋等行业的60多项重大工程,包括高烈度区(8.5度)印尼中爪哇电厂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建成后经历两次强震考验)、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基础工程毫米级差异沉降控制、我国首条深厚软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甬)新老路协调变形控制。

      填埋是城市固废的主要处置方式,城市固废有机质含量高,生化降解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诱发填埋场滑坡、填埋气污染空气和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土三大环境灾害。陈云敏提出了城市固废降解压缩本构关系,建立了生化反应、骨架变形、孔隙水运移、孔隙气运移和溶质迁移耦合作用的降解固结理论。

      基于上述理论,结合19年工程实践,陈云敏探明了我国填埋场三大环境灾害比欧美国家“干垃圾”填埋场严重的根源:我国城市固废厨余有机质含量高,骨架降解弱化严重,产液量大导致填埋体固结慢。针对这些特点,他提出了我国“湿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和方法,研发了液气分离立体导排、高效防污屏障等技术,解决了填埋场环境灾害防控难题。该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112座大型填埋场的建设和治理,包括我国最高的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扩建、填埋量和填埋气发电量亚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填埋场治理,产生了重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陈云敏教授还是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有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链接: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经评审和选举,最终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3岁的温岭籍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岩土工程学科)。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