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深度】前瞻2016: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布局

2015-12-11 14:312600

      光伏产业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产业,因口益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而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受国际光伏产业及市场下行影响,加之我产业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在此情况下,更应正确认识发展光伏产业的重要意义,深入梳理产业发展自身矛盾及面临问题,并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产业配套及技术成本等优势,不断获得国际竞争先机。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13.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比例47%;电池组件产量35GW,占全球比例达到70%;全年新增光伏并网装机10.6GW,累计装机量达到26.5GW。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和发展最快的光伏应用市场。

      但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产能阶段性过剩、关键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配套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2011年以来产业发展陷入困境。2013年下半年起,受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有所回暖,企业运营状况明显好转,然而产业发展各种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对正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我国光伏产业,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症”下“药”,推动产业顺利跨过无序发展、产能过剩等阶段性障碍,迎来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光伏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技术的普适性。

      首先,任何技术产业化的先决条件便是原料来源的充足。作为光伏技术基础的半导体材料地壳储量丰富,硅(Si)材料储量丰度约为28%,稼(Ga)约为19ppm,通过现有晶硅和薄膜太阳能技术可满足全人类用电需要。其次,光伏技术受益于太阳辐射,不同于水电、风电、核能等其他新能源对资源、地域等的需求限制,因此可称为未来近地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用市场潜力。

      2013年,全球发电总量约23万亿kWh,我国发电总量5.3万亿kWh如按光伏满负荷发电占用电总量的5%计算,全球潜在光伏应用市场近1000GW,我国潜在市场也达200GW以上。2009~2014年,我国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160MW增至10GW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总量26.5GW,预计2015年底可达约44GW,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应用市场之一。此外,社会各界对于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及雾霆等环境问题的呼声日益强烈,也有利于国内光伏应用的快速发展。

      3)产业发展综合优势。

      我国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行业的长期投入,推动了光伏产业等大半导体分支行业的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从多晶硅提纯、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辅料、设备等配套产业相对完善,土地、人力等成本较欧美主要光伏国家偏低,且政策层面支持日益增大,产业发展综合比较优势明显。

      二、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形势分析

      1)行业发展无序,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

      据统计,我国从多晶硅到组件的光伏制造企业总数已超千家,其中组件企业数量约占2/3,光伏组件建成产能达70GW以上,2014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50%,半数以上组件生产企业仍陷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2014年我国市场多晶硅需求量超过20万吨,除自产外仍进口10万吨;组件需求量超过40GW,产量亦无法满足需求,且满足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相关技术要求的产品数量占比更少。

      总体而言,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仍然严重,且主要为低端产能过乘J,特别是组件环节技术集中度低、设备折旧慢,通过市场自发淘汰难度较高。在当前国内市场快速启动中,部分地区光伏产业扩产冲动已有所显现,部分已停产或减产的落后产能恐死灰复燃,引起新一轮的盲目扩张,应引起有关部门及业界的高度关注。

      2)技术创新受限,关键工艺差距明显

      一方面,如同我国多数传统产业,光伏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延续了“引进”加“国产化”的老路,底层技术鲜有创新,丝网印刷机、高纯银浆等关键设备和材料仍高度依赖进口,国内电池制造环节丝网印刷机约七成为意大利Baccini公司生产,而杜邦等国外公司对我国部分光伏辅料也进行垄断。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工业基础的半导体物理学、材料化学等基础科研与产业技术创新严重脱节,技术改造成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而具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基础科学及方法论发展不足,政府及企业均不愿对“价值”不可预见的长期研究项目大量投入。短视行为及基础薄弱导致产业在技术层面一直追赶国外步伐。目前,晶硅组件在我国光伏产品产量占比中超过99%,大规模产业化转换效率(多晶平均15.5%,单晶平均16%,远低于SunPower等技术领先企业水平(单晶平均约22.5%,同时薄膜、异质结等其他技术路线发展不利,过强的技术单一性致使产业发展风险剧增。

      3)资金支持失衡,政策引导对制造业推动不足

      光伏制造业是推动光伏产业技术革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核心环节,但目前我国光伏相关政策及资金扶持等仍偏重于下游应用环节,对上游制造业支持不足,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有限。国内光伏应用政策繁多,中央、地方多种补贴政策冗乱、不成体系,在对光伏发电集中补贴的同时,忽略了上游制造业作为技术创新和推动成本下降的核心地位。2013年起,我国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但骨干企业生产运营情况未有根本改变,至2014年底,我国在美上市10家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仍超过80%,部分企业财务负担过重,如英利绿色能源在毛利率达到17%的同时仍净亏损约12亿元;即使实现盈利的企业,利润也多数集中于下游应用环节,制造业本身盈利情况恶化,显现出产业发展根源性病痛仍未缓解。

      4)市场发展不健全,应用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光伏电站建设仍以集中式电站为主,2014年新增装机中集中式电站占比超过80%,分布式应用推广受阻。特别是目前采用的光伏电站路条审批、分省区配额等制度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性质,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与此同时,国际上对于光伏应用的市场化推广已成熟,而我国部分地区还在通过示范项目加以推广。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光伏应用商业模式仍未建立,国网对于光伏系统的入网检测形成实际垄断,电站不能及时并网、电价补贴发放滞后等问题尚未得到缓解,以上问题都制约了国内光伏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5)配套体系薄弱,标准检测认证等机制有待健全

      现有光伏标准体系在电池及组件环节布局相对完善,但在产业链其他环节仍有大量标准缺失。不到200项的现有标准中,超过半数为老旧标准,对于国际上严格限制的氢氟酸(HF)等危险化学品的保存、运输、使用、处理等标准及相关管理工作仍有较大欠缺。标准化工作对产业的引导规范作用尚未显现,更未得到决策层应有的重视。同时,检测平台建设加速开展,但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国家级产品及应用检auJ服务平台数量有限。此外,各界对于标准、检测、认证是标准化工作3个独立环节的认识尚不清晰,有关部门及部分业内机构将检测、认证混为一谈,不但有失政策专业性,也阻碍了相关标准化机制的健全。

      6)组织管理混乱,部门及地区利益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光伏行业管理涉及投资、财政、产业、能源等多个部门,部门利益冲突,特别是对行业管理职能的争夺,在有关政策制定及实施中已有显现,严重影响了政策联动性及实施效率。各地对于光伏制造项目的备案、环评、环保竣工验收等工作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行业规范与投资备案、财政税收、电站建设、补贴发放等政策尚未形成联动,各方政策实施效果均未得到体现。此外,部分地方主管部门不以行业发展全局及当地工商业基本情况为行业管理出发点,单纯考虑税收、就业等政绩,推动当地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或要求电站建设方注册成立当地企业,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三、关于化解光伏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行业管理、运行及应用推广等工作情况的分析,就化解光伏产业发展困境、缓解行业发展内在负面因素、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应持续采取措施,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秩序

      有关部门及企业应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及产品技术指标,同时规范光伏发电项目招标、建设,将规范条件、信贷授信、电站建设、补贴发放等工作挂钩,加强政策联动,规范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金融、能源等的综合施策,对光伏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电站集成技术研发及项目建设等加强支持,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及时清理兼并重组中涉及的不合理税目。

      2)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基础科研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对市场投资的带动作用,统筹利用多种资金渠道,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基础工艺及关键理论研究。同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的持续、滚动支持,特别是对具有开创性的长期基础科研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相关项目细化前期评估、延长支持年限、降低劳务支出、严格验收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务求实效。

      3)合理扩大内需市场,完善电价补贴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消或削弱光伏应用项目审批或类审批机制,完善光伏并网接入、电力运行及金融投资等服务体系,推动扩大内需市场。同时,建立并完善光伏发电补贴额度随装机量变化的调节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

      4)加强配套体系建设,优化行业服务平台

      制定发布统一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确立标准化机构在光伏标准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及国际标准转化。推动建立多家国家级光伏检auJ服务平台,提高全产业链产品检auJ能力。加强行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推动行业加强联合。

      5)深入落实部门责任,加强政策贯彻联动

      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确定的部门分工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协作,增进政策联动,杜绝部门工作交叉及重复性政策制定等现象。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加强前期调研论证,减少政策数量并提高稳定性、持久性、系统性,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地方保护性政策法规,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光伏市场。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环保部新三司成立多细分领域迎布局良机
6月13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新设立的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土壤环境管理司,人员已基本调整到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正协调

0评论2016-06-15363

启源装备:在节能环保方面实施战略布局
2016年陕西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周四下午在全景网举行。启源装备(300140)财务总监亢延军表示,公司除在传统电工装备制造业继续保

0评论2016-06-03813

隆华节能:领军级团队加盟 重心布局环保、材料
隆华节能是专业从事制冷设备研发、制造、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复合制冷设备市占率达80%,是绝对的领导者。筑巢引金凤,联姻中船重工:201

0评论2016-05-17496

首例上市公司接收“脱钩”环评业务 博世科廉价布局
日前,博世科公告称,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批准同意,广西环科院将其全资子公司广西环科院环保公司的环评业务整体划归博世科,并转让整

0评论2016-05-12476

千亿产值诱惑!看水务巨头的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布局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市场的日渐饱和,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成为水务企业争相看好的下一战场。据E20研究院2014水业年度白皮书显示,传统水务领域的城镇

0评论2016-05-12419

润邦股份:拟收购正洁环境71.67%股权 加快布局环保产业
润邦股份5月6日晚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项海、任松洁、周立新、陈赵扬

0评论2016-05-09437

先河环保:积极布局监测运维 VOCs业务带来业绩弹性
先河环保公司公告2015年年报,收入6.28亿,同比增长43%;归属净利润8673万元,同比增长21%;扣非净利润7754万元,同比增长35%。外延提供业绩增量,积

0评论2016-05-04321

启迪桑德:清华系大手笔参与定增 助推布局千亿环卫市场
非公开发行募资95亿元,用于环卫一体化平台等项目。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资95亿元,其中控股股东启迪科服一致行动人认购55.5亿元、桑德控股认购20

0评论2016-04-29355